根據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社廳《關于建設培育江蘇省第五批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的通知》(蘇發改社會發〔2023〕316號),我司被批準為江蘇省第五批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為進一步推動和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中的重要主體作用,強化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帶動引領示范作用,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關于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發改社會〔2019]590號)、《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蘇政辦發[2018]48號)精神以及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關于組織2022年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申報工作的通知》( 蘇發改社會發[2022]1235號)等文件要求,結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際,科學合理規劃、健全規范管理制度,扎實有序的推進產教融合項目,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勇于創新,積極探索,致力做好帶頭引領作用,以謀求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贏,為社會創造更大貢獻,特制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2023年至2025年)規劃。
一、企業概況
江蘇省徐州鍛壓機床廠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鍛)是一家專業從事鍛壓機械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現注冊地為徐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二工業園昆侖路3號。注冊資金4200萬元,屬于民營企業,職工數317人,企業科研技術人員40人。企業總資產51508.09萬元。銀行等級信用A,近三年年均納稅460.61萬元。企業主營業務為鍛壓機械、電機、電子電器應用元件的制造,金屬材料及制品的制造、加工、服裝、玩具、球類、電子產品的加工,實業投資與資產管理,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
徐鍛始建于1951年,被原機械工業部認定為國家首批機械壓力機定點生產企業,是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中國鍛壓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鍛壓分會副理事長單位。
二、合作目的與主要內容
(一)合作目的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化產教融合,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促進企業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產教協同育人,拓寬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渠道和途徑,校企雙方聯合舉辦職業教育、建設實訓基地、組建產教聯盟和職教集團、開展產學研合作等,進一步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建設蘇北地區具有較強帶動引領示范效應的企業。
(二)合作雙方與建設周期
合作雙方為江蘇省徐州鍛壓機床廠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鍛)和江蘇省徐州市張集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張集中專),徐鍛公司依托的張集中專現代制造業專業部(涵蓋機電一體化、數控、焊接、鉗工等專業)建設徐鍛公司“產教融合平臺”,建設周期三年(2023年至2025年)。
(三)合作領域與主要內容
在三年建設期內,我司將進一步鞏固以往產教融合所取得的成果,堅持校企合作方針,依托張集中專現代制造業部的資源,創新“合作辦學、協同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緊密型產教融合機制與體制,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立企校產教融合體制機制,通過“現代學徒制”、“訂單班”等形式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企校協同對接職業技術標準,建設與現代企業生產技術同步的教學資源;打造具有各項專家的師資團隊;建設企校合作產教融合共享型實訓平臺,著力解決制約校企合作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積極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辦學模式,努力實現校企人才共享、設備共享、技術共享、校企文化互補、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關系,全面提升學校辦學能力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具體合作內容如下:
1. 學術、專業技術技能交流
利用張集中專和企業在人才技術、網絡技術、示范基地、實訓場地等優勢,開展專業研討活動,邀請相關領域的行家能手,分享機電一體化、數控等信息,以更好地開闊視野,啟發思路。交流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如:學術討論會、學術座談會、學術報告會,以及學術性互訪、講學、參觀、考察等。
2. 職業人才培養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職能轉變,結合職業教育實施“1+X”證書制度,企業技能人才需求的必要途徑,利用院校職業技能培訓,引進到企業中,為企業在職人員技能提升、自身發展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加快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人才培育與社會需求相吻合。
3.訂單培養
積極推進招生與招工一體化,通過“冠名班”、“訂單班”等形式,實現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人才計劃,建立聯合培養機制,三年內建立并完善產教融合機制,持續開展企業實習實訓工作,為企業引進更多的優秀的、與需求相符且專業對口的學生提前進入企業實習,讓實習學生提前了解崗位、工作內容、企業文化,增進企業認同感,增加實習學生保留率,同時縮短企業新員工培訓周期及培訓成本,緩解企業階段性生產人員緊缺問題。
同時,協助學校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理論與技能課程及教材、共同做好教師師傅“雙導師”教學團隊的建設與管理、共同組織考核評價、共同進行項目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工作。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礎教育。利用雙方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學校育人機制和企業用人機制的耦合作用,共同制定招工招生計劃、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參與專業建設、共同組建教師隊伍、共同實施教育教學、共同開展考核評價,培養符合企業和社會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三、主要目標
(一)通過校企合作中的項目合作、學術交流平臺、校企互聘、同教同學等形式,拓寬企業各類人才的視野,促進企業自我研發能力的提高,從而全面提升企業整體市場競爭力。
(二)通過校企合作中的“成人教育”“開放教育”等模式,不斷提高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的理論知識、專業素養和學歷水平,計劃每年通過學校培訓3—5名企業管理人員或技術骨干。
(三)建立企校合作體制機制,開展訂單培養。建立企業與學院合作體制機制,招收“學徒”,企業技術人才、能工巧匠全程參與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
企校共同探索產教融合機制創新,協調開展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將公司先進產業文化、公司文化融入專業教育。通過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培養,建立“企校利益共同體”,將企校融合、具有企業特色的文化建設落實到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通過專業課程設置將產業文化、企業文化滲透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有效地提高學生成為公司員工后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加強與同行業、企業、高校等的合作,將公司人才需求的變化與專業招生相結合,及時吸納新知識、新技術,新動態,了解行業技術革新動態,適時調整和更新學校的教學內容,讓公司的技術人員與學校專業教師共同組成團隊,結合行業、企業的實際,共同開發技術技能標準及崗位規范。合作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實踐,為社會提供技術服務。
(四) 打造高水平實習實訓基地。依托本企業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實現企校雙方共同參與,并將公司真實生產項目或典型生產案例引入校園,創設真實職業環境,讓學生學習過程真正體現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做,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接近實際,更有成效。
表1公司技術人員配備及教師兼職、學生實習就業計劃
序號 | 內容 | 每年人數(人) | 負責人 |
1 | 公司配備技術人員到學校兼職任教、提供技術指導服務 | 3 | 郭錦 閆輝 |
2 | 學校教師到公司實踐 | 5 | 郭錦 閆輝 |
3 | 公司提供學生實習實訓崗位 | 50 | 郭錦 閆輝 |
4 | 公司提供就業崗位 | 50 | 郭錦 閆輝 |
四、保障措施
(一)爭取政策支持
在現有一系列政策基礎上,積極爭取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建立企業與學院共贏長效機制,合力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
(二)組織保障
1. 校企雙方共同成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領導小組。由主要負責同志任領導小組正、副組長,各對應部門負責人為工作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負責規劃編制、立項、實施和協調管理等工作,確保規劃目標和責任的順利落實。
2.明確領導小組職責。領導小組主要職責是研究企校合作建設的總體思路和重大項目;負責合作建設的統籌規劃,提供資金及有關政策的保障;保證實施方案落實到位。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領導小組分設專業教學和實訓指導小組,主要是明確專業人員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的方案,提供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公司、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學校的專業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建立和管理校內外實訓基地。
3.加強協調。加強企校工作的協調溝通,學校派專人到公司進行學生日常管理,公司各部門根據工作要求對實習和配置學生進行工作指導。
(三)資金保障
項目建設資金實行報賬制管理,專款專用。嚴格按照省批復的項目設計方案運行,加強資金審計監督,嚴禁項目資金截留挪用,確保資金安全運行。企業自籌資金投資完成基地所有建筑用房、道路等基礎設施。
(四)質量監控
依據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實行多目標管理,以考核性診斷為主線,以標準與制度體系建設為基礎,利用企校合作過程和結果為依據,形成質量保證的管理機制,培育以自律、職業精神的質量文化。
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規劃為依據制訂一系列目標,結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內在規律建立人才培養的質量目標和質量標準,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完善企校合作的質量管理流程,形成常態化、可考核、激勵明顯的質量保證體系,實現人才培養質量和校企共同發展持續提升。
(五)成果宣傳
廣泛宣傳校企合作成果,提高產教融合影響力,在公司自媒體平臺上宣傳,介紹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經驗、做法、成果提高產教融合影響力。介紹平臺建設的推進情況,擴大產教融合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通過融媒體對學校的教學、招生就業、教學設施等進行宣傳,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業就業指導提供幫助;學校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在各種媒體上,為企業進行多方位的信息宣傳,和企業合作開展各種項目的實施,共同培養“理實一體”實用新型人才,為社會提供服務。
上一條:王劍鋒帶隊走進徐鍛公司開展夏季安康“四送”走訪慰問活動
下一條:徐鍛攜CPM80產品亮相十八屆中國國際機床展 |
返回列表 |
全國統一售服電話:0516-83531252/0516-8353 1000